从失利到问鼎省金:柳职学子用坚守书写创新逆袭之路
发布时间:2025-08-07
7月18日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“建行杯” 广西赛区选拔赛在广西民族大学落下帷幕。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“工诊灵 —— 机床数智化预测诊断与决策中枢系统” 团队凭借扎实的技术创新与卓越表现,斩获职教赛道金奖,为学校再添殊荣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支团队曾在今年 3 月的技能大赛中遭遇滑铁卢。从失利到逆袭,他们用近半年的坚守,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突破的青春故事。
初春遇挫:于失利深渊挖掘突破线索
2025 年 3 月,带着尚在雏形的 “工诊灵” 系统,团队首次踏上省级技能大赛的赛场。彼时的系统聚焦 “故障停机后处理”,虽展现出一定技术潜力,却因未能精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,最终未能斩获理想成绩。
失利的阴霾短暂笼罩着团队,成员们一度陷入自我怀疑。“失败并不可怕,赛场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。”指导老师莫巧良的这句话如惊雷般点醒众人。当晚,团队便召开紧急复盘会。会上,队长田钧元想到此前企业工程师们反复提及的“主轴故障停机1小时损失超10万元”、“大量中小制造企业因人工巡检导致故障发现滞后”行业痛点,提出团队应当变被动维修为主动预防才能切实解决企业问题,这一想法得到了团队的一致认可。
盛夏淬炼:三个月卧薪尝胆铸新魂
确定方案后,团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备赛,期间学校给予的全方位支持为团队注入了不竭动力。校领导陈正振副校长始终心系项目进展,多次亲临实训室与队员们面对面交流,用 “扎根产业、解决真问题” 的理念为项目方向把关,让团队在技术攻坚时始终锚定实用价值;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领导积极协调实验设备,提供企业资源为系统测试搭建起 “校企联动” 的实践平台,保障了项目的数据采集与场景验证的高效推进;创新创业学院许明院长则全程深度参与项目攻坚,从市场需求画像的精准绘制到商业落地模式的科学设计,逐环节进行专业指导,帮助项目实现从技术原型到成熟产品的关键跨越。正是这些全方位的支持,为项目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进入双创赛道后,团队开启了“连轴转”、“朝九晚十二”的攻关模式,跨学科协作的优势被彻底激活。团队成员分工明确,紧密协作:有人负责深化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,搭建机床虚拟仿真模型;有人专注于优化多模态AI算法,提升故障预判的精准度;还有人聚焦于数据链路的搭建,确保从数据采集、标注到决策输出的全流程顺畅高效。为了验证系统的稳定性,罗胤、莫巧良两位指导老师更是亲自带队进驻合作企业的车间。在充斥着油污和噪音的环境中,他们与学生一起连续数月反复进行测试,记录下上千万条机床运行数据,并根据实际反馈反复迭代优化预测模型,为系统的最终落地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赛场绽放:以实力叩响金奖之门
7 月 18 日,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5)“建行杯” 广西赛区选拔赛现场,脱胎换骨的 “工诊灵” 系统以全新姿态惊艳亮相。最终,凭借扎实的技术创新、对企业需求的精准响应,团队斩获职教赛道金奖,并成功入围国赛金种子训练营。“这一刻,所有的熬夜、争论、推倒重来都有了意义。”
青春答卷:在奋斗中收获成长的馈赠
这场逆袭,对团队而言更是一场成长的修行。“从前我们总想着‘做最炫的技术’,现在才明白‘解决真问题’才是创新的核心。” 队长田钧元的感悟正道出了团队的蜕变的真正原因。
如今,“工诊灵”系统已与当地多家制造企业达成合作意向,正从赛场走向生产车间。团队紧锣密鼓备战国赛的同时,项目组也收到了来自东盟国家的产业需求。来自不同专业的成员们继续紧密协作:算法组优化适配东盟市场的多语言界面,市场组调研东南亚机床型号数据,财务组测算海外部署成本。“这段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,真正的创新从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让每个专业的力量,精准照亮产业需求的角落。”
这份成长,也印证了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“多学科融合、教学做赛创一体” 培养模式的成效。当大数据遇上人工智能,当技术思维碰撞市场洞察,职业教育便能培养出既懂技术又通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—— 而这,正是 “柳职大力量” 赋能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生动注脚。
指导老师带领团队学生实地调研
团队成员进行机床数据采集
项目获得职教赛道金奖
团队师生合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