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铁道专任教师赵巧妮:职业教育一线的坚守者


发布时间:2025-08-06 浏览量:

  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云龙校区,智能控制学院专任教师赵巧妮每天来得早、走得晚。办公室不大,一张桌子、几把椅子,她就在这里备课、指导学生备赛、和学生谈心。年复一年,她把平凡的工作做成了习惯,也把教书育人做成了自己最想做的事。她努力探索,将匠心育人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。她专注于科研创新、课程改革和技能竞赛三个方向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,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。

脚踏实地搞科研

赵巧妮做科研,不追热点,只盯课堂里的真问题。她坚持“用科研助力教学”的想法,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、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挖掘、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,把科研当成了“备课的延长线”。日积月累,她先后主持各类省市厅级课题30项,她的课题中既包括高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路径,也有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。她将这些科研成果有效落实到了课堂教学中,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除了教育研究,她也坚持走进企业现场,推动产学研融合实践。这些年,她发表了32篇学术论文,其中EI检索期刊论文2篇、中文核心3篇、科技核心4篇;主编出版了6部专业教材,获得了6项专利(包括3项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)。这些成果都来自她长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,不断更新教学内容,从而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技术发展的同步提升。

因材施教抓改革

1.png 

《单片机技术与应用》课堂上指导学生完成教学项目

作为《电子产品生产与检验》课程负责人,赵巧妮从2015年起开始逐步踏上这门课程的改革之路。寒暑假别人休息,她和团队穿上工装到生产线跟班,记下装配工每一步操作、每一道质检标准,再把企业真实项目拆成教学任务。在制作课程资源视频时,为了达到最佳效果,课程团队成员与视频拍摄公司反复多次讨论课程内容细节展示,力求视频生动形象、内容有序清晰;在编写电子教材、学习任务书、企业案例等教学资源时,教师们查阅了大量资料,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,精心编写每一个章节。为了丰富教学内容,课程引入了电子企业中实际产品装配流程、IPC国际装配标准、SMT设备操作视频等资源,确保课程资源内容的先进性。

回顾这段历程,赵巧妮感慨万千,改革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困难,但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。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,该课程于2023年被认定为湖南省高职一流核心课程(线下)、2024年被认定为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。赵巧妮说:“课程不是写出来的,是带着学生做出来的;只要企业还在升级,我们的课就得一直改。”

精技砺能强竞赛

2.jpg 

赵巧妮(右一)指导学生参加“楚怡杯”技能竞赛

当2025年度“楚怡杯”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“船舶航行安全管理技术”赛项任务下达时,空白的知识体系和紧迫的备赛周期让赵巧妮犯了难。然而,领导的信任嘱托与同事的热忱鼓励如暖流涌入心田,让她毅然接下任务。

她和团队的罗丹老师把赛项规程拆成训练清单后,便带着学生直奔兄弟院校逐条请教;训练时间不够,就利用午休、晚自习和周末加练。为突破专业瓶颈,她还辗转联系到船舶行业资深船长,通过线上答疑拆解竞赛难点,将航海经验转化为竞技技巧。昼夜不辍的打磨终见成效,在湖南赛区的激烈比拼中,赵巧妮带领团队凭借扎实的技能功底与稳定的临场发挥,三个参赛队共获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2项。

“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,而是点亮每个学生心中的蜡烛,让他(她)发光、发亮。”这是赵巧妮扎根一线职业教育事业秉承的信念,未来她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,不忘初心,以匠心之光照亮教育之路,让每道成长的光芒都在专业领域里绽放出独属自己的锋芒。

(通讯员 吴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