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河南省]-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撑


发布时间:2010-09-10 浏览量:

 

 
近年来,我省认真实施“科教兴豫”和“人才强省”战略,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,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,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,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截止2009年底,全省普通高等学校89所,在校生数136.88万人,年招生数45.74万人。其中,高等职业院校56所,在校生达到75.27万人,招生数达到27.36万人,在校生数和招生数分别占普通高等学校的54.98%和59.81%,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的“半壁江山”,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,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一、抓住省部共建机遇,实施职教攻坚计划
河南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,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、抓就业、抓扶贫、抓投资环境、抓产业竞争力的观念,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实现中原崛起宏伟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。
2008年,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,我省成为全国第三个与教育部共建改革试验区的省份。为全面落实省部共建协议,省政府决定用五年时间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,制定了《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》(豫政〔2008〕64号),明确提出扩大职业教育规模、改善办学条件、创新办学体制、提升办学水平四大目标和十项保障措施,并召开全省职教攻坚动员大会,省长郭庚茂作了动员报告,攻坚工作全面启动。
2009年,省政府召开了职教攻坚阶段性总结表彰大会,省长郭庚茂又作了重要讲话,对加快推进职教攻坚工作进行了再动员、再部署。2010年伊始,省政府以1号文件印发了《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》。
两年连续召开两次重要会议,制定两个重要文件,表明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强力推进职教攻坚的坚强决心,使河南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入全面提升质量,办出特色的新阶段。
(一)加大投入。省政府决定在5年内多渠道筹措经费100亿元。省财政列出专项经费,主要用于职教攻坚计划重点项目的建设,地市、院校确保落实配套资金。据不完全统计,攻坚计划启动后,已投入资金37.14亿元,其中各级财政投入13.25亿元,其它渠道融资23.89亿元。
(二)政策引导。省政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,如:经批准的建设项目,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各项管理费,免收耕地占用税、房产税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费。支持将老校区土地置换收益全部用于新校区建设。
(三)项目带动。一是建立项目库。在科学规划、充分论证的情况下,教育厅会同发改委、财政厅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专家对各院校申报的项目进行评审、遴选,建立全省职教攻坚计划项目库,有计划、有重点,分期、分批支持项目建设。二是实施重点项目建设。重点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、高职教育集团建设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等项目,全面夯实办学基础,引领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。
(四)组织保障。省政府及各省辖市政府分别成立了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领导小组,攻坚任务逐级分解,攻坚责任层层落实,建立了政府领导、部门统筹、院校参与、全社会支持的职业教育攻坚体制和一系列工作制度及考评考核机制。
二、加大合作办学力度,全面提升教育质量
(一)组建高职教育集团,探索高职集约化发展新路子。我省几年前就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高职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索。2006年,成立了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,构建了“价值共识、专业共建、资源共用、成果共享、校企合作、共同发展”的产学结合新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08年,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,成立了12个行业性、区域性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集团,形成了省、市二级布局,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河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架构,打造出一批高等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。据不完全统计,13个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共有职业院校、行业协会、企业、科研机构等成员单位967家,吸引行业企业投资上亿元,订单培养学生 1万余人。
(二)建设示范性院校,发挥引领带动作用。一是积极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。我省有4所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被列为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,省政府在资金、政策各方面给予示范性院校全力支持,截止目前共落实配套资金2.75亿元。首批立项的2所示范性院校在教育部组织的验收中均获得优秀等次。二是启动实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。全省共立项建设11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。通过几年建设,各示范性院校积极实施工学结合、校企合作的模式,实现与企业、产业、岗位的直接对接,在办学实力、教学质量、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,已成为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龙头,引领带动全省高职院校快速健康发展。
(三)优化专业结构,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。一是结合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,以就业为导向,以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专业和高新技术类专业为重点,加快培育和发展与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,如煤化工、铝工业、食品工业、装备制造业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类专业点占我省高职专业点总数的42.6%。二是遴选一批基础条件好、办学特色鲜明、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,建立了以特色专业为龙头、相关专业为支撑的若干专业群。目前,全省共立项省级特色专业点90个。通过优化专业结构,较好地满足了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。
(4)突出实践能力培养,加强内涵建设。启动高等职业院校“质量工程”,各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了校级“质量工程”的建设。目前,全省共获国家级“质量工程”项目84个,省级立项562个,初步构建了校、省、国家质量工程三级建设体系。积极开展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,确定每年五月为技能大赛月,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,突出了高职教育办学特色。
三、全面落实各项措施,职教攻坚初见成效
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以来,各高等职业院校统一认识、开拓创新,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的龙头示范作用,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,职教攻坚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,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
(一)高等职业教育得到空前重视。各级党委、政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,把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抓好抓实。实施攻坚计划以来,省政府召开了2个全省的工作会议、3次政府常务会议、3次专题会议和1次职教攻坚领导小组会议,研究职教攻坚工作。省长郭庚茂在8次会议上研究部署职业教育工作,四大班子其他领导也多次调研职业教育。同时将攻坚计划任务分解到各厅局,建立实施情况月报制度,分管省长定期检查。各高等职业院校制订的目标详细具体、方案科学可行、措施实施得力。全省上下形成了高度重视职业教育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。
(二)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。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,加强工学结合,校企合作,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,探索出了“四段递进、岗位教学”人才培养模式和“一主线、四训练、三对接”的教学模式等有效做法,促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、技术推广、社会服务紧密结合,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,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。
(三)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明显改善。全省共开工建设各类基础能力建设项目82个,政府投入资金近12亿元,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。2009年年底,全省高等职业学院占地面积达4.94万亩;校舍建筑面积1508.97万平方米;图书藏量达3570.12万册;教学仪器设备值27.62亿元。
(四)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。各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完善的实训设施、优质的教学资源、优秀的师资力量,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,为行业、企业提供产品开发与技术服务。近五年来,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累计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79.11万人,与行业企业联合进行产品开发、技术推广项目3000余项,每年面向行业企业培训人员10余万人次,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再就业人员培训6万余人次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高等职业教育大有作为。我们将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为契机,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精神,深化办学体制改革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加强基础能力建设,提升服务社会能力,全面落实会议精神,推动河南高等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,为中原崛起作出积极贡献。